一、51% 攻击原理(总结)
▶ 定义:
51%攻击,又称“双花攻击”或“区块重组攻击”,是指攻击者控制了全网超过50%的算力后,通过私下构建一条更长的分叉链,来撤销先前已广播并上链的交易,达到双花的目的。
▶ 原理核心:
|
|
|
比特币共识规则规定,所有节点默认承认“工作量证明最多(通常是最长)”的链为主链 |
|
一旦攻击者掌握超过50%的算力,就能以高概率构建比主链更快的新链 |
|
攻击者在主链交易已确认后,重构一条不包含该交易的替代链,并使其超过主链,使全网“回滚”到不含原交易的状态 |
|
攻击者可用同一 UTXO 在两条链上发送不同交易,借此实现双重支付,即“双花” |
✅ 二、51% 攻击过程(步骤)
以下是标准的攻击流程,结合上文内容抽象总结:
-
攻击者准备阶段:
-
公开链广播交易(Tx1):
-
私下分叉、挖链(Tx2):
-
替代链超过主链:
-
广播替代链,网络接受:
-
一旦私链比主链长,攻击者将其广播到网络
-
网络节点依据最长链原则,切换到这条新链
-
原交易被回滚,双花成功:
✅ 三、被 51% 攻击的真实案例币种(总结)
以下币种曾因算力过低、集中等问题,遭受 51% 攻击:
|
|
|
|
Ethereum Classic (ETC) |
|
|
|
Bitcoin Gold (BTG) |
|
|
|
Vertcoin (VTC) |
|
|
算力集中,使用NiceHash等租赁平台容易被攻击 |
Feathercoin (FTC) |
|
|
|
Grin (GRIN) |
|
|
|
Kadena (KDA) |
|
|
|
✅ 四、为什么主流币(如 BTC)难以被 51% 攻击?
|
|
|
BTC 网络算力达数百 EH/s,攻击者几乎不可能短时间控制一半以上算力 |
|
|
|
攻击者需要数十亿美元的硬件和电力,仅为了撤销一次交易,不具经济可行性 |
|
节点与用户普遍对重组行为高度警惕,一旦发现长分叉立即触发安全响应 |
✅ 五、发生51%攻击的后果
一个区块链项目,如果这个项目使用工作量证明(Pow),在遭遇到51%攻击之后,基本上交易所会下架这个币种,并且这个币种的价格会大幅度跳水。例如ETC、比特币黄金(Bitcoin Gold),虽然51%攻击在技术上的破坏性小,它不是为了破坏网络节点,而仅仅是为了达到双花的目的。
BTC的全网算力巨大,要进行两三个小时的算力攻击,至少要花费数亿美元的成本,这让BTC不可能遭受51%的攻击,但是像BCH这样的分叉币,它的全网算力只有BTC的200分之一,有被51%攻击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