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IPO(首次公开发行),很多人或许不会感到陌生,但说到ICO(数字货币首次公开众筹),大众大多还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但即使是一知半解,无需IPO排队、无需发审委过会,网络虚拟空间里的数字加密货币ICO正越来越狂热,爆发出惊人的“暴富”神话,甚至一些ICO项目开始进入小区进行宣传,而参与投资的是社区中的大妈。 疯狂的ICO“游戏” 正常情况下,一家风投机构常常需要等待7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收获项目的回报。如今,ICO就像一种在7天内就可以获得回报的新投资方式,吸引着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的目光。 2017年初,区块链极客刘宇发起了一场ICO,在短短五天时间里获得了价值1500万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币。随后他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某家区块链初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第二大股东。他放弃了所有期权,虽然这家公司已经在传统VC界获得几轮融资,在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上更加清晰。 讽刺的是,他的前东家现金流和利润都还不错,但由于传统投资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大多在观望,所以最近一轮融资进行得并不顺利。 看到刘宇成功发起了ICO,前东家似乎打开眼界,开始调整公司架构,进行ICO融资。 2016年起,ICO造就了大量一夜暴富的新贵,在ICO狂热的背后,是一个个诱人的“一夜暴富”神话。在中国近两年的ICO项目中,不乏初期暴涨数百倍、上千倍的“成功项目”:量子链第一天“上市”,最高价格66.66元,涨幅达到33倍;公信宝众筹时“一股”几毛,如今翻了90多倍;小蚁币5毛涨到了40块;最夸张的Stratis,一年涨了1500倍;而“BAT”,8天时间暴涨8倍,一天翻一倍。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由于ICO交易平台24小时全球都可以交易,资金流动非常快,行业发展速度飞快,当然周期迭代也迅速进行,可谓“圈内一周,圈外一年”。一些人套现离场,一些人正在等待下一场牛市的到来,一些人默默开发区块链产品,等牛市到来后再发行ICO。 但不管如何,ICO已经成为近期最为火爆的投资方式之一,业已从小众极客参与进阶到甚至社区大妈都想参与一脚赚取“暴利” ——即使他们都不知道什么是ICO,但他们知道这比炒房赚钱。况且ICO的进入成本又远远没有房产那么高。 今年4月,在全球区块链金融(杭州)峰会上,蚂蚁金服首席架构师童玲曾表示,2017年将会是区块链的应用元年,年内将会看到区块链的应用全面开花。 同样,区块链领域融资服务平台ICO365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来,几乎每周都有新项目发起众筹项目,已经达到约四十起左右,每个项目的众筹金额约在数千万人民币级别。 热潮之下的冰火两极 “之前做ICO项目要准备大半年,对项目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对于可行性进行第三方分析调研,花很长时间和投资人做路演,费用使用情况明细也都会公开。而在2017年爆发的ICO热,不管项目白皮书内容如何,融资金额动辄数千万元,而且融资时间几天或几小时。其中甚至有连白皮书都没有的项目,就凭发起人的个人影响力,就开始拉微信群进行打款。这样的做法被区块链技术人士调侃称空气链。”两年前参与过ICO的李洋说。 另外,当前ICO领域的交易平台均为民营,不乏有交易平台与项目发起方进行暗箱操作,将一些项目完成代币认购后便打包上交易平台抛售。其中监督管理全靠市场调节,投资风险极大。 据业内资深投资人称,当前多数ICO项目甚至已经具备了非法集资、传销的全部特征,市场上大约90%以上的ICO项目都不靠谱。 时下,这些ICO项目大多集中在专门为ICO项目搭建的平台上。比如币久网、ICO365、ICOAGE等,有些类似于“证券交易所”。类似的平台从今年4月开始激增,目前已有43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原来做虚拟货币交易或者股权众筹的平台。 金色财经CEO、火币网联合创始人杜均从4月份开始就接触了大量的ICO项目,发现好多团队都是几个年轻人,拿个商业计划书,其他啥都没有,商业计划书写得都有问题,就想通过ICO圈钱。现在让杜均烦恼的是,每天都有人来问他是不是投资了某个项目,项目的名称他基本都没听过。 “我相信用不了一年时间ICO这个巨大的泡沫一定会破,因为今天在进行ICO发行的大量公司,绝大部分项目和公司都是被当前主流投资人不看好的项目,而那些不良的ICO发行平台完全不顾项目和公司质量,疯狂收取发行佣金。曾记得几年前的P2P和股权众筹泡沫,让多少个体投资人血本无归。而这波比特币的狂涨和ICO的泛滥,真的让我感受到2015、2016年的股灾将在ICO和比特币上重演。”投资人朱波说。 全球监管的全新挑战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前期没有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和程序,包括部分ICO前期夸大宣传、无法验证的概念和应用机制,以及融资后没有持续监督约束机制,投机占据主导的投资氛围,都成为当下ICO项目存在的问题。数字货币ICO监管,已成为不容回避的严峻话题。 是否要进行监管?由谁监管?如何监管?成为摆在全球监管者面前的新挑战。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跨国家跨地区的特性也不同于以往的金融机构特点。 中国央行虽然在2017年已经对比特币交易平台进行规范,包括采取实名认证在内的反洗钱措施,并挂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中心,但目前,ICO在中国尚不受管制。 好在,法学界已经开始行动。8月,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发布了《虚拟货币发行、交易与融资法律问题研究报告》,多位法学界、金融界和区块链业界人士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该报告认为,虚拟货币发行进行融资及其交易形成的法律关系依然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即使是形式上有些不同,但穿透之后,依然是原有的法律关系。无论是通过互联网还是区块链进行融资,只是融资的渠道的不同,并没有改变法律关系及其风险。 部分与会人士认为,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技术与政策应当并行,针对ICO的监管应该在技术与政策上双管齐下,走向落地实施阶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