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区块链技术 > 正 文 比特币

ICO迎来监管大棒,区块链生态各方谁最受伤?是比特币吗?

【作者:网文】 来源:转载 日期:2017-9-3 1:01:43 人气: 标签:ICO 【打印】

让人一夜暴富或倾家荡产的ICO,终于迎来监管大棒。区块链生态各方究竟谁最受伤?

近期,火爆且混乱的ICO市场如期迎来监管大棒。8月31日,互联网金融协会专门提示ICO风险,称“近期,各类以ICO(Initial CoinOfferings)名义进行筹资的项目在国内迅速增长,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另据财新报道,一场原本于9月2日举行的区块链盛会被监管(北京银监局)叫停,据称监管对ICO已经有了判断,相关文件拟于近期下发。

笔者之前谈过,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哪里有风险,哪里便会有监管。ICO的泡沫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被纳入监管的框架并不令人意外,在本文中便不再详谈。我们换个角度,不妨展望下,ICO被监管本身,对区块链生态各方会有着怎样的影响?谁最受伤?尤其是比特币,价格会大跌吗?

区块链商用化进程,影响有限,因为巨头早已参与其中

ICO的最初功能,是为区块链相关初创企业募集资金,以太坊是最成功的例子。2014年7月份,以太坊团队创建以太坊基金会,进行了为期42天的创世纪预售,共发行7200万以太币,累计募集31,531个比特币,以当时比特币市价计算,约合人民币1.14亿元。

在以太坊基金会的支撑下,以太坊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生态愈来愈庞大,成为区块链2.0的经典代表。在以太坊图灵完备的虚拟机EVM的加持下,基于以太坊的区块链应用创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不完全统计,以太坊从诞生到2017年5月,短短3年半时间,全球已有200多个以太坊应用诞生。

如果说以太坊对区块链的商用化进程功不可没,那军功章上有一半可能便要归功于ICO。在这个意义上,ICO被纳入监管,对区块链的商用化会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就当前的行业现状看,推动区块链商用化的主力早已由创业型小团队变成了全球的金融巨头和互联网巨头,后者不需要借助ICO手段募集资金,且当前真正的区块链创业企业也主要通过服务于B端的巨头获取收益,不必通过ICO进行资金募集。因此,当前环境下,ICO的受监管甚至全面暂停并不会对区块链的商用化进程带来大的影响。

以金融业为例简要说明。金融业是典型的中心化业态,也是大家公认最先被区块链技术改变甚至颠覆的行业,不过,金融业的巨头们并没有坐以待毙,反而最先积极行动起来。早在2015年9月,R3区块链联盟便成立了,其初创会员为巴克莱银行、西班牙对外银行、澳洲联邦银行、瑞士信贷银行、高盛、摩根大通、苏格兰皇家银行、道富银行、瑞银,清一色的金融巨头,之后,富国银行、美国银行、纽约梅隆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巨头先后加入,中国也有5家金融机构加入其中。

2015年12月,Linux基金会牵头联合30家初始会员(包括IBM、Accenture、Inter、J.P.Morgan、R3、DAN、DTCC、Fujitsu、Hitachi、SWIFT、Cisco等)成立超级账本联盟。2016年以来,国内金融机构先后成立了金链盟、ChinaLedger联盟、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等,加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

随着巨头的加速入场,除了早已取得巨大成功的区块链社区或初创企业,如比特币区块链、以太坊、Ripple等,新兴的创业机构在区块链商用化进程中的先锋者角色逐步褪色,金融巨头接棒前行,成为主导性力量。此时,新的初创企业也多定位于B端服务机构,通过与巨头的合作实现自身的价值,区块链初创企业的数量,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

同时,ICO之于区块链商用化落地的意义,便越来越小了,自身也走上了“脱实向虚”的投机化、泡沫化之路,最终迎来监管大棒,实在与人无尤。

虚拟货币或大概率迎来监管信号,比特币短期回调概率增大

笔者在《比特币在暴涨,以太币、莱特币为何不涨反跌?》一文中分析比特币价格大涨原因时曾提到:

“ICO的火爆,放大了对比特币的需求。在ICO项目中,比特币和以太币是主要的支付手段,投资者为了参与ICO项目,不得不先买入比特币和以太币,从8月份以来,比特币和以太币的同步走势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前有美国和澳大利亚监管机构提示ICO风险,现在ICO在中国也将被纳入监管,可以预期,全球范围内ICO交易额将出现较大的萎缩,由此带来对比特币和以太币需求的下降又会怎样影响两种加密数字资产的短期走势呢?

一方面,ICO引致的新增需求在比特币和以太币交易中占比很低,影响有限。Coindesk ICO跟踪工具显示,进入2017年4月份以来,全球ICO融资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进入7月份,单月融资金额达到5.74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而比特币和以太币的交易规模有多大呢?Coinmarketcap最新数据显示,比特币24小时交易规模约为30亿美元,以太币约为11亿美元,合计约40亿美元。

以月度为单位,意味着ICO融资规模在比特币和以太币的月度成交量中占比仅为0.47%,既便考虑到T+0机制下的反复成交带来的交易规模虚增因素,ICO融资对比特币和以太币成交量的影响也非常有限。站在这个角度看,因监管带来的ICO萎缩并不会对比特币和以太币走势带来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ICO监管或开启虚拟货币监管的序幕,针对虚拟货币交易本身的监管才是影响后市表现的杀手锏。ICO的监管,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虚拟货币(投机性)交易的监管,为ICO带上监管的枷锁,没有理由不把虚拟货币交易本身纳入监管框架之中。

投机性市场,市场预期是影响价格走势的最重要因素。以股市为例,很多时候,央妈要干预市场并不需要投入真金白银,只需要发个通知进行下窗口指导或窗口暗示来引导市场预期,便能显著影响指数走势。虚拟货币市场也是如此,当前的比特币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市场对各种利好或利空信息愈发敏感。ICO监管之后,无论是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还是窗口性指导,都会显著影响市场预期,短期回调概率增大。

不过,另一个角度看,虚拟货币交易被纳入监管意味着受到官方承认,中长期看,也算利好因素。

ICO富豪们,盛宴结束,或迎来秋后算账

讲来讲去,真正受损的,也许是形形色色的ICO富豪们,这些人靠ICO致富,反过来以自身为例子影响更多的人投入到这场投机大潮之中。ICO纳入监管,某些案例甚至会被界定为非法集资,首当其冲的,也是这些ICO富豪们。毕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至于什么样的项目会被界定为非法集资,监管办法未出台之前不好猜测。不过,近两年的ICO项目之中,绝大多数在ICO之后,便是买通虚拟货币交易所“上市”交易,之后创始团队套现走人,没有后续的项目跟进落地,代币本身的涨跌也无人关心。对于此类项目,说是非法集资可能并不为过。

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这些项目中,哪些会被当成非法集资的典型呢?又有哪些人会被牵扯其中呢?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说一句,真正受到伤害的,永远是怀揣着一颗投机致富梦想的韭菜们,哪里有投机,哪里便能看到他们的身影。ICO被监管消息传出后,很多代币价格出现暴跌,他们是真正的受害者,只是这次事件之后,他们是会吸取教训吗?估计不会。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风险提示:本站分享转载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且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具体投资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本站所有内容涉及到的“货币”字眼需谨慎研判,我们维护各国法币的合法地位,同时数字资产具有货币的某些属性,目前是不能替代任何国家的法定货币的,请谨慎理解投资并严格遵守各国法律法规!详见本站[免责声明]。】
【读完这篇文章后,可否发表您的感受?】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互联网举办平台 公共信息安全网监 中国网安 赛门铁克安全响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