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这不大可能,至少在短期内不可能。不仅因为私人发行的比特币不符合各国币种和货币发行主体等法律规定,因而缺乏足够的信用基础,更根本的是,允许比特币成为法定货币就意味着政府放弃权力,这对货币当局而言是生死之争,在传统经济政治理论上讲不通,现实操作难度更大。 更何况,现在的比特币还具有“投机性强、平台安全性差、洗钱、逃避税”等风险。目前少数国家或地区将其作为货币,相信其中研究和试验也是主要考虑,毕竟就连比特币的开发人员都表示,这只是一个“实验性”的项目。 但是,成不了法定货币并不意味着一无是处。本文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现行的货币制度并不完善,而比特币身上的部分优点值得观察, 对其进行探索研究或能为改进现行货币制度提供些许启示。 传统理论认为,货币一般是政府发行、强制流通、以国家信用做背书的,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的一般等价物。按照这一理论,现行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制度在发展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货币总量不可控。政府可能以调控经济为名滥发货币,造成通货膨胀,损害货币持有者利益。 这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弱势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导致本国通胀加剧和资产价格上涨,2009年我国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当年住房均价上涨25%,此后物价更是持续几年上涨,抱怨“存款负利率”的声音不绝于耳。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导致发展中国家物价上涨和美元计价资产缩水。QE1推出当年,发展中国家平均CPI涨幅达9.2%,此后几年都在超过5%的高位运行,美元最低时比2008年底贬值将近15%,持有美国国债国家面临资产大幅缩水的风险。 为此,弗里德曼曾设想废除美联储,用一个自动化系统取代中央银行,以稳定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消除通货膨胀。二是各国货币之间需要按照一定比价兑换,其中难免产生汇兑损失,增大跨国经济的交易成本,阻碍跨国贸易金融和投资发展。这背后的关键是现行纸币靠政府发行和流通,而政府出于各种原因可能控制货币数量或节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 如果套用传统理论,比特币虽然承担了部分纸币职能,却并不具备发行主体、法律和国家信用支撑等成为法定货币的条件。然而,这正是研发者试图改变的,他设想要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基于信用,使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能够直接进行支付而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参与。因此他将比特币定义为,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通过网络的分布式数据库进行交易确认,能使在线支付不通过任何中间金融机构。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比特币力图通过技术手段限制人对货币的干预,实现去中心化发行、流通和管理,总量一定,匿名实时交易和使用不受地域限制等纸币制度不具备的特征。如果设计者的目的真的实现了,那么比特币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前文所述的现行纸币制度的不足。 当然,比特币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甚至它的某些优点同时也造就了它的不足。比如与现行的纸币制度相比,去中心化防止了货币当局因短视和非理性实施不当货币政策,同时也限制了随商品服务增加和应对经济重大波动而必须实行的正常货币政策,有可能使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作用大打折扣。去中心化的货币制度“限制不当的收益”和“干扰正常的成本”孰大孰小还要进行比较。 官方特别是货币当局应该如何看待比特币?显然,禁止是禁不住的,即使禁止了比特币,还会有耐特币、莱特币、Q币等类似的电子货币,即使限制了在现实中流通也难以限制网上交易。类似网络交易一旦达到一定规模还得不到官方承认,就会给接受它的商家和个人带来税收申报上的不便,这个问题已经开始出现在我们面前。既然如此,就应该密切观察并加快研究比特币的特点和规律,如果可能借以完善现行货币制度,则善莫大焉。当前看至少有三个层次可以考虑。 首先,允许其作为投资品,至少可以发挥衡量各国纸币发行量合理与否的作用。当前各国对比特币的热捧绝大多数出于投资需求,投资目的一是保值二是增值,就保值而言前提是投资者认为纸币超发,贬值过快,甚至对货币的信任程度下降。因此,如果比特币真像宣传所说能够控制总量甚至节奏,那么各国比特币价格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众对本国货币的信任程度,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参考目标之一,或能促进当局货币政策科学化。 其次,考虑将比特币当作辅币,每年仅允许一定数量的网络交易或兑换确定数量纸币。比特币的特点似乎和黄金、古董等比较相似,而实践证明,这些是难以全部承担货币职能的。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与货币无缘。就像明清时期以银为主币的同时,允许铜钱做辅币一样,允许比特币适度流通,通过限制交易数量,或者仅限与德国等承认比特币合法国家的交易,通过数量和领域限定控制风险,这样可以更近距离地观察研究这一新生事物。 谈比特币很容易让人想起北宋的交子。两者共同之处在于最初都是由私人发行,交子在官方认可后却替代了金属货币,并有效地克服了原有制度的成本高、效率低、易损耗等不足。 比特币作为新生事物,在国际金融危机这个节骨眼上出现,很难说它不会成为引发新一轮货币制度改革的导火线。对这样的新生事物,谁了解得透彻、运用得准确,谁的胜算就大。因此,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加快研究稳步试验,吸收精华弃其不足,而不是简单的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