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的报告的大致观点,其实都是很中规中矩的。
一、比特币在设计上的特性:
- 优点一:交易费用相对低廉。其主要竞争对手,是centralized clearing service,也就是 VISA, Master, Amex, 银联等,交易成本在 1~2.5% 不等(凭记忆,待确认)。但是比特币由于它的加密 p2p 特性,不需要第三方集中清算服务,结算成本在整个 p2p 网络之间分摊。同时,由于其交易门槛低,对那些有网络,但是没有 credit access 的人(对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申请信用卡的,这个道理,去宇宙行申请信用卡之后你就懂了),这是一个方便的选择。
- 优点二:安全性较高,交易记录完整,伪造难度大,然后使用起来方便。因为所有的交易记录是被分布式存储的,要伪造交易记录,需要整理一个完整的交易链,难度非常大(我想,应该还是会有漏洞的吧,这方面我不是专家,请专家们不吝赐教)。方便,这个不言而喻,作为电子支付手段,比 cash 神马的,肯定方便的多。
- 优点三:匿名特性。这个便于在资本管制国家进行跨境交易。这个特性你懂的。看一个图就明白了。天朝的交易量现在已经占所有比特币交易量的接近 70%,用于干嘛了,请自行脑补。这个价格图,与在中国的其他品种炒作比较类似,我十分怀疑比特币的价格也是被中国人炒作上去的。
- 优点四:也是大家广为传颂的优点,就是比特币的贵金属属性,供给有限,挖矿难度指数上升。作为一个贵金属的替代,比特币也许成为电子货币时代的虚拟黄金,从价格上看,貌似也已经比黄金高了。不过,黄金的挖掘成本是缓慢上升的,从供给的角度说,比特币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是有天然的成本驱动价格上涨趋势的。
(加入黄金挖矿成本数据)
说完优点,说缺点:
- 缺点一,政府管制。在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指出比特币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legal tender),没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并阻止了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参与比特币交易。 (岔开说一下:这个情况,其实是意料之中,因为,作为铸币权的垄断者,政府是不会容忍一个不受自己控制的货币系统存在的。央行把比特币认定为虚拟商品,并确认比特币交易是互联网商品买卖行为,民众有参与自由,我觉得已经是本届政府开明的表现了。岔开完毕。)这个监管态度,应该是大多数国家的态度,德国央行的态度并不代表欧洲央行的态度。所以,政府管制会降低比特币的接受程度。
- 缺点二:交易确认时间过于漫长。虽然在熟人之间,大概在十多分钟。但是在陌生人之间,因为要确认完整交易记录。需要的时间多达50分钟,这个极大的限制了比特币的应用场景。想象一下,你去星巴克买咖啡打包带走,需要等10分钟才能确认,是不方便的。
- 缺点三:价格波动率太高,价格太过于波动的话,会大大降低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可靠性。这个与第一个缺点结合起来,更放大了比特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不易用。想想,50分钟前,你收了1B,结果50分钟之后,这 1B 跌了10%,或者上午挖到的矿,下午在央行发出消息之后,跌去20%,你愿意把它作为你的主要交换媒介吗?我是不愿意的
- 缺点四:比特币的平台风险。之前已经出过事的包括 Bitcoinica, BIPS 等被黑客攻击的平台,还有在香港的骗子平台 GBL。这些,都是使用和投资比特币人需要面对的风险。
二、美林对比特币估值的方法。 美林从两个角度对比特币的价值进行了估计
1.作为交易媒介的价值(Value as a medium of exchange)
对于估值,这个很主观,不多说。David Woo自己都在报告中说,有很多 strong assumption。比如对货币交易价值判断,借助了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这个速度是通过美国个人账户余额与的美国的个人消费量进行比较得出的,同时假设,电子商务中的货币流通速度与整体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等同,再假设比特币的流通速度等同于这个速度。看到这个链条,大家就应该对这个最后的数字结果呵呵了吧。
2. 作为价值储藏媒介的价值(Value as a store of value)
作为价值储藏媒介,我认为是比特币未来可能的一个用途,就是像黄金一样被挖出来然后再挖个坑埋下去。从比特币的交易量来看,也是这个趋势。下图所示的比特币作为货币在交易所外的交易量的下降趋势,说明大家越来越不愿意把手上的比特币花出去,而是存起来,这个一方面是因为比特币有升值预期(这个预期什么时候改变,暂时还不知道),另一方面是,投机资金的大量加入,稀释了比特币交易需求。这也是我对比特币泡沫判断的第二个 anecdotal evidence。
三、结论 比特币作为价值储藏媒介,会稀释其作为交易媒介的作用,未来,比特币大概会成为另一个纸黄金。比特币现在的价格,也许是过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