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国央行强调防范比特币风险 专家预计半年内回归游戏币本质 多国央行出拳防范比特币风险 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人民银行会同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印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比特币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禁止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涉足比特币业务。 这一通知让几近于疯狂的比特币遭到当头一棒,通知一出,比特币价格剧烈波动,1小时内跌幅高达34%。 同日,法国央行警告比特币风险,“即便比特币现在还不是一种可靠的投资工具,因此不对金融稳定构成严重风险,但对于那些持有它们的人来说仍代表了一种金融风险。”荷兰央行4日也对比特币的风险发出警告,质疑比特币存储无保证、没有中央发行者负起责任,以及比特币的波动性。 从去年10月起,比特币开始受到全球金融监管层的注意。去年10月,欧洲央行发布报告称,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一样,能够为金融创新做出积极贡献,但也可以使其用户遭受各种风险;今年11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一次听证会上表示,美联储无权直接监管虚拟货币,但认为比特币及其他虚拟货币“可能拥有长远的未来”,有朝一日或许能“促进一个更快的、更安全、更有效的支付系统形成”。他同时提到,虚拟货币可能带来“与执法和监管问题”有关的风险。 与伯南克证词差不多的时候,中国央行也加入到对比特币的大讨论中。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从人民银行角度,近期不可能承认比特币的合法性,但对公民自由买卖比特币不反对。更重要的,12月5日,出乎市场预料,中国央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领先全球加强对比特币的管理,成为全球第一个宣布对比特币及其交易网站进行管理的金融监管机构。 观察央行等五部委发布的通知,沿承了易纲副行长的表态。《通知》否认了比特币的货币属性,禁止比特币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通知》强调,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加强对比特币互联网站的管理;但同时,央行表示,比特币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业内人士多不看好 诸多业内人士对比特币持看空态度,认为比特币在一轮疯狂炒作后,即将面临归于沉寂。“比特币是击鼓传花的传销骗局,话音未落,鼓就停了,豪赌者比买黄金惨很多”,一位业内人士称。 “一个若虚若有、似有实无,不能创造任何实际价值的东西,一夜之间被炒到天价,实在令人震惊。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它将成为全球通行的货币。说此话的人要么别有用心,要么不懂什么叫货币。事实上,比特币即为比比谁特别傻冒的币、比比谁特别贪婪的币、比比谁特别无知的币,如此而已! ”财经评论人吴其伦这样评价。 吴其伦对国际在线记者表示,比特币不可能成为全球通用货币,因为其本质并不是货币,货币的发行受央行控制,且货币的发行量要和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等一系列数据相匹配,用于人们生产、生活、流通当中,而比特币是虚拟世界里诞生出来的“怪胎”,它如果成为合法货币,金融、货币系统将被彻底打乱。他预测,“估计最多半年,比特币就会回归玩家的游戏代币的本质”。 此前,互联网金融在其诞生之初,也遭遇了央行的“白眼”,但经过不到一年的发展,央行终于公开承认,并为其发展制定政策,保驾护航。比特币能否得到这样“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待遇呢?吴其伦认为,各国央行不可能承认比特币。“互联网金融依托的还是货币体系,还是央行的金融系统,阿里巴巴的互联网金融做起来后,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央行,而比特币会导致资金外流,跟各国央行都没有任何关系,完完全全是虚拟的、另外建立出来的一套体系,这套体系注定会受到各个央行的打击。” 美国银行分析师 Merrill Lynch 6日发布了该银行首份关于比特币的研究报告。报告表示,比特币不仅有潜力成为 “电商主要的支付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传统转账服务提供商的有利竞争者”。这份报告也让美国银行成为华尔街众银行中,首个对虚拟货币表态的银行;与此同时,美联储对于比特币的态度一直暧昧。 新闻链接:何为比特币?
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赖于特定的中央发行机构,使用遍布整个P2P网络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来记录货币的交易,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的安全性。 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 (原标题:多国央行强调防范比特币风险 半年内或回归游戏币本质) 原文来自:http://news.163.com/13/1206/18/9FEBS3V700014JB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