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数字资产资讯 > 正 文 比特币

比特币走到十字路口

【作者:网文】 来源: 日期:2013-10-5 8:23:35 人气: 标签:比特币 【打印】

“丝绸之路”事件或许会导致比特币社区的分裂

10月2日,著名地下交易网站“丝绸之路”被端,比特币再次登上科技新闻网站的显著位置。上次比特币的大露脸,是4月份币值暴跌引起的国内外媒体大讨伐,以及5月份美国国土安全部对最大比特币交易商Mt.Gox美国银行账号的大查封。
显然,这些都是坏消息。
而在比特币的资深玩家眼里,坏消息还不止这些:半个月前,著名比特币股票交易所BTC-TC接到美国监管机构的通牒,不得不宣布近期关站;随后,因为阿瓦隆芯片的跳票,若干家矿机公司关门大吉;近日,又有网络传言我国央行将对比特币交易予以严厉禁止;最近一条则是,丝绸之路被抄家几个钟头后,最大、最权威的比特币论坛bitcointalk.org被黑,用户数据库被盗,至今尚未恢复。
内外交困之下,似乎比特币已经信誉无存,走投无路,唯有坐以待毙。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看似来势汹汹的事件根本没有触及比特币的根基——信任。比特币构建于算法之上,很多人认为其信任的基础也在于算法,然而算法只能保证比特币的安全传输,确保比特币不会被伪造和复制,它并不能赋予比特币价值。比特币真正的价值来源于规则确定性、稀缺性、匿名性和不可封禁性。规则确定意味着人们不用担心被规则欺骗,稀缺使人们以占有比特币为乐;匿名带来使用上的便利;不可封禁则为人们筑起强大的信心屏障:无论外界如何围追堵截,比特币网络会固若金汤,依附于该网络的比特币将长期存在。
尽管无需第三方监管的防伪造和防重复支付是比特币的核心技术创新,但在实践上,不可封禁性是比特币支持者的最强心理底线。设想无论多么完美的虚拟货币,如果一旦其网站被封,所有人持有的货币均无法使用,这个虚拟货币体系无疑时刻都在等死。而比特币网络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网络,根本没有服务器可封。只要比特币客户端仍可运行,该网络即可维持运作,比特币的发行与传输依然安全、可靠;即使部分比特币被“没收”,剩余的比特币也不会受任何影响。
唯一彻底封禁比特币的方法在于全球所有的互联网接入商全部禁止比特币相关协议,但这一做法既难操作,亦无全球范围内的法律依据,殊为难行。因此,即使所有政府均明令禁止比特币的流通,它也只能限制比特币与法币的公开兑换,而无法禁止比特币在爱好者手中的流通以及个人之间的私下交易。这是它在安全性上与其它中心化电子货币(例如2009年被查封的e-gold和2013年被查封的Liberty Reserve美元)的本质区别,也是负面消息不断的比特币拥有越来越多支持者的最重要原因。
只要比特币网络仍在运行,已有的比特币可持续流通,新的比特币会持续发行。由于其稀缺性和匿名性,必然会有人继续想持有和使用它,其价格便会自然产生。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比特币已经拥有比较坚实的价格基础,尽管不排除未来大幅震荡的可能,在算法本身未发现重大缺陷的前提下,它的价格已经不可能清零,甚至会长期维持在高位(例如几十美元以上),原因在于:
1.比特币已经形成了初具雏形的产业链,比特币不但可用来换钱,还可以兑换实物、筹措资金、买卖股票、搬砖套利、储蓄借贷等等,基本上形成了自我增强的闭环。
2.经过比特币基金会的维护和推广,以及爱好者自身的努力,比特币社区形成了独特的民主协商机制和信任氛围,比特币的衍生产业日益庞大,其信心支撑日益稳固。
3.挖矿产业的激烈竞争使得比特币的获取成本逐日提高,这一高昂成本导致了比特币价格坚挺的心理预期,长期来看,比特币的价格不可能低于其获取(挖矿)成本。
4.风险基金等资本的投入将促进比特币的规范化和合法化,竭力避免相关的政策风险,消除价格清零的隐患。
然而,光明的前景并不意味着未来比特币的发展一帆风顺,作为一场理想主义的货币实验,它与现实主义的逐利行为始终存在冲突,冲突的根源首先在于匿名性。匿名性保护了使用者的隐私,却极易滋生黑市交易和洗钱等非法行为。毋庸置疑,所有货币流通系统都存在类似的违法犯罪问题,比特币未必特别突出,但其天生的匿名性无疑大大提高了政府监管与追踪的难度(想一想Liberty Reserve美元的例子),使其屡次成为政府的重点打击对象。
2013年5月份,美国国土安全部查封Mt.Gox的美国银行帐号,原因在于Mt.Gox没有以货币服务商(MSB)的身份注册。而MSB注册意味着Mt.Gox需要定期向监管部门(美国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汇报比特币的兑换情况,其实质在于消除比特币兑换的匿名性,使得尽管机构能够及时了解大笔资金的去向。2013年6月26日,Mt.Gox获得FinCEN的MSB许可,为比特币在美国的合法化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至少可以说,在Mt.Gox上进行比特币的实名买卖不再具有政策风险。
此次FBI对于丝绸之路的查抄,重点依然在于打击借助匿名特性、利用加密通道在网络上进行非法交易的平台和交易者。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的匿名性并未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FBI通过长期跟踪和分析,查实了平台运营者RossW. Ulbricht和大量卖家的身份。《福布斯》的一篇文章认为:的确有很多秘密使用比特币的方法,但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这和使用信用卡没有什么区别。
丝绸之路事件或许会导致比特币社区的分裂,一部分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可能更加强调比特币的“自由”、“秘密”使用;而另一部分人则会要求肃清比特币的非法交易,以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但是,无论社区内部有怎样的争论,都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监管机构对于比特币日益重视,Mt.Gox事件意味着美国政府已经扼守住比特币与美元兑换的通道,丝绸之路事件则意味着美国政府已经有能力打入比特币市场内部。未来比特币的发展,并非仅以支持者和爱好者的意志为转移,监管机构是其中的重要变量,其参与深度迟早会超过爱好者们的预期。
而在匿名性之下,还隐藏着更为深刻的思想冲突。作为货币发行非国家化思想的典型代表,比特币的狂热支持者天生拥有逃脱货币监管的追求,这一追求常导致其有意无意的忽视现有法律规范,例如比特币银行的设立、比特币赌场的运营、初创企业的比特币IPO、比特币二级股票市场交易,等等等等,大多游走于法律边缘,甚至以虚拟物品和电子货币的双重标准刻意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在比特币社区良好的信任氛围下,我们固然可以相信其良善动机和创新本意,但是一旦出现恶劣的诈骗事件或大面积亏损,监管机构以打击犯罪或保护投资者的名义介入这些领域,势必为比特币带来更多变数,甚至加重比特币的污名化,削弱大量比特币爱好者的信心。
以丝绸之路事件为标志,监管机构深度涉水比特币,标志着比特币走到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向左,是曾经的理想主义,打造完全自由、独立、拒绝监管的去国家化货币;向右,是比特币赖以普及的现实主义,在基本合法的前提下,把货币发行非国家化的实验向现实世界持续推进。如同笔者在最大比特币交易商接受监管,虚拟货币或步入正轨一文所说:比特币在体现自身经济价值的同时,开始丧失自由和自治。极客们要么呆在虚拟世界里玩弄精致美妙的数字货币,要么弯下腰来捡起叮当作响的现实货币,在严厉的监管之下,再无第三条道路可选。
遗憾的是,这一重要的路线选择无法通过计算力投票决定,只能借由千千万万比特币爱好者的行为与监管机构的博弈达成,而博弈过程中力量的不对称意味着监管机构拥有更大的决定权。所以,向左还是向右,似乎已经不言自明。
至于这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端赖自己判断,毕竟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利益的关系,已经远远超出货币系统的涵盖范围。

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风险提示:本站分享转载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且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具体投资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本站所有内容涉及到的“货币”字眼需谨慎研判,我们维护各国法币的合法地位,同时数字资产具有货币的某些属性,目前是不能替代任何国家的法定货币的,请谨慎理解投资并严格遵守各国法律法规!详见本站[免责声明]。】
【读完这篇文章后,可否发表您的感受?】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互联网举办平台 公共信息安全网监 中国网安 赛门铁克安全响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