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已经做过许多有关比特币的相关报道,但大多都是围绕其历史、业界现状和创业项目来进行的。可最近我发现,实际上大部分人对比特币有诸多误解,它也远远不是用“基于密码学的去心化数字货币”、“每4年发行总量减少一半”等语句就能概括的。所以我总结了一些人们常常误解比特币的地方,来做一些解答。 比特币是存于本地的而非网络 很多人会以为和我们经常在游戏中使用的虚拟货币一样,比特币也是存在服务器上的,人们需要通过身份验证去获得其使用权。可事实并非如此,比特币的实质是一个存于你的电脑、手机或其他硬件设备的文件,即一堆由计算产生的数字签名,或者说是字符串。
你通常需要一个比特币钱包去掌管你的比特币,我推荐PC端的Bitcoin-Qt和手机端的Bitcoin Wallet,因为它们是完全开源、可信的,你不会担心你的比特币遭到窃取或丢失。当你安装好比特币钱包后,你会获得一个字符串地址和二维码地址,人们可以向通过这个地址进行比特币交易。
前面提到,比特币是存于本地的,所以一旦你丢失了这个文件,也没有人能帮你找到它。不过好在与实体货币不同的是,数字货币显然是可以备份的,所以你可以在多个地方进行保存,以防止出现文件丢失而让你出现一无所有的状况。除此以外,你也可以对这些文件进行加密,这样的话,如果黑客入侵你的电脑获得比特币文件,他们也难以使用他们。 比特币的流通是完全是由网络控制的而非第三方机构 虽然考虑到信任问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第三方交易平台去进行比特币交易,但交易平台起到的作用是保证两个地址之间顺利完成交易,而比特币的实际流通是匿名且由整个网络记录下来的,甚至任何一笔交易都可以在Bitcoin-Qt这样的比特币钱包上查看到,但你只能知道有一笔比特币从A到了B,却无法知道其背后是谁和谁进行了交易。 其中就涉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比特币网络如何避免“双重支付”的发生?即防止一个人将自己的比特币同时与两个人进行了交易。这个问题在物理货币世界并不存在,因为你无法复制黄金。但在数字世界中,比特币会对前一次的交易和下一位拥有者的公钥签署一个数字签名,将这个签名附加在比特币的末尾发送给下一位所有者。而由于没有第三方机构去做监控,所以需要一个机制去确保比特币之前的所有者没有对更早发生的交易实施签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者会让整个比特币系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获知每一笔交易的发生,且它们是有时间顺序的,有一个公认的交易序列。那么,只有当大部分节点都认同这笔交易是首次出现时,这笔交易才能发生。具体的设计方案可参见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唯一可能造成这个系统崩溃的是,有一个人拥有超过整个系统51%的计算能力,那么他就能随意更改每笔交易记录,但这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比特币的价值源于其作为硬通货的潜力而非难以获取 很多人觉得比特币如今之所以能兑换高价格的法币是因为随着全网算力的增长,其获取难度也逐渐增加。依此他们认定比特币的价格也是由那些拥有多数比特币的玩家制定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算力”和“获取难度”是毫无价值的,比特币的价值在于,由于其具备的属性,让它具备成为硬通货的可能。这些属性包括: 所以,最终决定比特币价值的并非是人,而是有多少法币与之进行流通。例如,如果有1000万的美元在比特币系统中,且有100万个比特币在流通。那么每个比特币的价值就为10美元。所以我认为,比特币要想真正的成功,不仅要让每个人都能拥有比特币的获取能力,还需要比特币与消费市场的广泛交易能力。 当然,由于其价值是由比特币的数量和其内的流通法币共同决定的,所以在短期内,由于比特币产出量的增加和法币流入量都在增加,会使得比特币的价值有较大的波动。但随着比特币挖掘的难度越来越高,等到算力达到一定瓶颈,让整个比特币的产出总量趋近很定值时,其价值就能真正的保持稳定,等到这时,我们才能验证其是能担起成为硬通货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