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们的经济生活变成了这样: 新的货币不再来自中央银行而来自每个人的计算机;货币的总量固定且发行速度已知,因而没有了通货膨胀这样的隐性税收和货币政策;货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使用,无论是转账还是匿名支付都出奇的简洁;也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的桎梏? 这种情况会毫无疑问地颠覆现在的金融体系,几乎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再次习得日常生活需要的经济技能。虽然这科幻小说般的场景离大多数人还太远,但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那些信奉开源精神的“极客”(Geek,指崇尚科技、自由和创造力的群体)的电脑上,人们已经开始以一种异乎寻常的热情讨论、制造并使用这样的虚拟货币——比特币(Bitcoin,缩写:BTC)。 天才的构思 时光闪回到四年前的11月1日,在一个小众密码学邮件组里,一位使用着地道英式英语、电子邮件地址却来自德国、并且ID是日本姓名的“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不算太长的论文以缜密的思维和精湛的技术奠定了信息时代炼金术的方法论——货币发行与交易的去中心化。 今天,与我们日常经济生活形影不离的几乎所有实体货币和与之类似的电子货币都具有一个共性:这些货币背后都有一个核心机构的控制。对信用货币而言,是各国的中央银行的发行和监管;对电子货币而言,则是特定公司的认证。这种共性在许多人眼里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人人贪恋的货币难道不需要被管起来吗? 然而,自从人类把垄断性的货币发行权交给政府,政府很快就学会了利用铸币权牟利,几百年来,它们利用人们的信任,发行标记重量远远小于实际重量的金币和银币以攫取财富,这一笔政府收入被称为铸币税。 而进入以纸币代替金银的信用货币时代以后,铸币税的形式变成了政府直接用自己印刷的纸币去换取金银,政府发现它们只需要不断印钞或者在新钞票的面值后面加上零,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市场上任何东西,于是信用货币时代的政府天然具有难以控制的通货膨胀倾向——在信用货币短暂的历史上,政府制造的通胀和商业银行因挤兑风险而产生的通缩像潮汐一般周而复始,每一次通胀转为通缩的过程,都必然伴随着被我们称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最近几十年,为了避免大萧条的出现,中央银行在大多数国家都成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但这也只不过是延缓了这一过程,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便是这种宿命的再一次重复。 ——既然现行货币机制的根本问题出在发行机构,那么解决方案就是使发行货币变得不再受政府和银行贪欲的影响,于是,中本聪使用了数学公式来提供限制发行数量的保证。他让货币由谁制造,何时制造,制造多少都源于一套数学算法,再也不受政府和社会的意志影响。 这种构想具体的实现方式,是比特币网络不断地给每个节点——每台参与到制造比特币的计算机出算术题,这些算术题只能依靠类似穷举法的方法来解算,解算成功就能创建出来一个区块(block),并且获得这个区块中的全部比特币。依靠计算机解算题目来获得货币的方式被形象地称为挖矿,热衷比特币的“极客”们自然被称为“矿工”,而矿工手中的铲子和镐头则是计算机里运算能力远比CPU强大的显卡。 随着节点的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强大,每个题目的难度也会以相应的程度提高;并且随着比特币存量的扩大,新创建出来的区块中比特币含量会减半,故获得的比特币数量也会减半。到2140年,比特币将停止“发行”,到时它的数额会趋近于2100万个,这便是比特币的总量。 与中央银行滥发货币带来的通货膨胀相反,总量有限的比特币最终将处于永远的通货紧缩状态,这一特性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令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杂志对其众说纷纭。不过,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比特币都不太可能取代主权货币,作为一种特殊辅币它还不太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在把整个体系设计为减速生产、无法滥发增发的去中心模式之外,这套系统还创造性地完成了交易体系设计。 使用实体货币会有遇到假钞的风险,虚拟货币也有交易欺诈的可能,因为虚拟货币只是一组信息,人们有可能将作为虚拟货币的文件进行复制粘贴,然后随心所欲地重复使用。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中央结算系统,对所有交易进行即时记录,以避免交易欺诈行为。但这种引入核心机构的思路,显然不可能被立志取消一切中心的比特币系统采纳。于是,比特币系统再一次通过数学手段——分布式数据库——巧妙地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记录了每一笔交易。这些交易记录分散保存在每个节点上。 这就是中本聪对比特币的构思,他以分散的方式创造性地处理了货币的发行与交易两大环节,比特币那丰富的崭新概念有着无限的诠释空间: ——在醉心于新潮技术的极客看来,比特币作为一个开放源代码的项目,便于开发出无数的服务软件,提供各样的金融服务。更重要的是:比特币有着完美的数学模型,可预期的产出和几乎无限的增值空间; ——在经济学家看来,比特币让货币学派的梦想成真:米尔顿.弗里德曼一直设想由一个自动化系统取代中央银行,以稳定的货币增速和分散的货币供应,消除由政府随意和“定向”增发货币造成的灾难。 “矿工”的狂欢 在中本聪发表勾勒出比特币系统框架论文的2008年底,正值世界金融海啸肆虐之际。依次经历了美国国际集团陷入财务困境、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冰岛濒临破产等事件后,在人们对金融体系丧失信心的时刻,比特币从论文里走了出来。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通过自己设计的比特币开源项目,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被命名为“创世”区块的50个BTC。比特币因为有着减速生产的特性,所以明显有利于早期玩家。正如早期的炒股者和公司的创始人能获得更高的利润一样,比特币世界的拓荒者获得先发优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等到后来者开始羡慕持有大量比特币的早期玩家,那已经是两年以后的事情了。 在第一桶比特币产出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几乎一文不值的比特币连同其概念仍然流传在一个很小众的圈子里。2010年4月,比特币的价值还不到14美分;此后用了一年的时间,跌跌撞撞地涨到了86美分;在2011年4月初到5月底这短短两个月间,因为《福布斯》杂志的报道,比特币第一次进入了公众视野,价值也随之飙升10倍涨至8.89美元;接下来的一周里,因为一篇介绍比特币在毒品交易中越来越受欢迎的网文,使公众认识到这种货币极佳的私密性,价格再一次推高至27美元;随后的几周一度逼近30美元大关。这种半年升值34倍的虚拟货币,一开始就成为回报率极高的投资项目。 正是这个时候,比特币引起了一小批中国人的关注。有趣的是,同样是淘金潮,信息时代的中国人似乎比100多年前的清朝农民还要迟钝。1848年2月,在美国加州东北部那个日后被称为旧金山的地方发现金矿后的第二个月,得到消息的两名中国广东男子及一名女子,就已经从广州动身,乘坐美国鹰号海轮漂洋过海前去淘金。 迟到的加入,越来越多的矿工,意味着利润的下降。为了在激烈的掘金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磨利自己的铲子至关重要。一场电脑硬件的竞赛就此开始,“我和几个朋友一起,找来了当时市面上运算性能最好的AMD HD6990显卡,在一块主板上直接安装了四块,功率超过1500W。”参与过比特币挖掘的技术爱好者程晓回忆道,虽然过去了一年,但在谈到挖掘竞赛时,程晓依然兴奋。淘金的成就感和比特币的新奇,共同维持着矿工们燃烧热情。在那段比特币价格较高且矿工热情高涨的岁月里,不计算硬件折旧,他们挖掘出的BTC的市价正好够交大功率显卡所带来的大额电费。 “一年前使用顶级显卡来挖掘的方式,明显不够有效率,现在有一种专门为挖掘比特币而设计的集成电路马上就要上市了,这种设备的效率会比显卡高1000倍,”在新浪微博上,ID为“货币之王比特币”的比特币爱好者叶任甲充满信心地谈到了最新的技术进展。在不到1万人的中国的比特币爱好者群体中,叶任甲对自己所属的群体有着强烈的认同,对比特币事业有着宗教般的虔诚。 “其实比特币爱好者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只是IT人才,只有小部分的人,是在经济观点的影响下特别看好比特币的,比如奥地利学派的拥趸。”最初从技术渠道了解到比特币的叶任甲,后来在经济观点上彻底为比特币的特性折服。他还给出了另一种经济账的算法:“在特别相信比特币未来的爱好者看来,金融主权下的信用货币有着无数的缺点,他们认为比特币未来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信用货币,那意味着一个BTC的价值在数万美元以上,这种判断会支撑他们不计成本的挖掘比特币”。 震荡的曲线与无尽的未来 在比特币如日中天的2011年夏季,虚拟货币世界的金融危机突然发生了。 2011年6月下旬,一家处理着市面上大约90%的比特币兑换业务的“交易所”遭到黑客攻击,这家总部设在东京名为Mt.Gox的网上兑换平台限制用户每天只能兑换价值不超过1000美元的比特币——按照当时的牌价大约能兑换35BTC——不过,黑客侵入Mt.Gox系统后开始大肆抛售比特币,让比特币的市价降低至1美分。随着大批投机者纷纷低价买入被抛售的比特币,比特币价格迅速回升,在这样的倾力阻止之下,黑客最终仅得到大约2000个比特币。 Mt.Gox因这次攻击被迫停业一周时间,更严重的后果是:比特币的价值虽然在最近又一次大幅上升,但至今再未返回到30美元的历史高位。这个事件中唯一能安慰人的是,黑客所利用的漏洞都只限于兑换网站这类外围服务系统,事后可以得到妥善的纠正及改进,比特币系统本身还没有遭到技术上的诘难。 对比特币的质疑更多来自其最吸引人的方面:对信用货币的挑战能力,在信奉自由市场理论的人看来,比特币终将取代无法摆脱通胀宿命的信用货币,但是它的通缩属性也使得很多人并不看好它的未来。 “当比特币流行程度不变时,其价值基本保持稳定。但目前比特币支持的交易量太少,当它越来越被接受的时候,通过它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数量会越来越大,按照物价和货币量之间的规律,商品开始贬值,货币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大(注意物价和货币价值成反比)。”现在担任中信证券风险控制部副总裁的张志强在其发表于2011年6月的《bitcoin的技术和金融缺陷》一文中这样分析到比特币流行之后的影响。 曾经在谷歌中国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做过实习工程师的张志强精通IT、数学与金融,“如果我们将比特币也视为一种商品(和黄金类似),它的价值将随着流行程度而变高,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持有比特币,而不是用它来交易。而当投资者选择持有比特币时,也就降低了市场上流通的比特币的数量,这会使得比特币的价值继续升高。这便是一个典型的泡沫形成过程。比特币的价值不会无限上涨,等到了某个阶段,泡沫便会破灭,货币价值暴跌,直到下一轮的泡沫形成。这使得比特币的价格将非常不稳定。你愿意接受一个今天价值10美元,但明天可能价值为20美元,也可能价值为5美元的物品作为你劳动的报酬吗?”在他看来,比特币无法取代信用货币的地位。 但在更宽广的视野上,比特币其实只是虚拟货币的一个开始。比如同样是p2p下载技术,就有bt下载、磁力下载以及emule下载之分;比特币最大的价值在于给出了一个思路,顺着走下去,它的算法,系统设计,都会得到升级与完善以适应经济生活的要求。 即使比特币最终失败,电子货币的崛起却无法阻挡,在许多年以后,当人们追溯电子货币的起源,他们也许还会想起,中本聪在主权货币地位不容置疑的时代里发表论文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