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点对点实名制数字货币模型
这是一个大规模并行分布式 货币网络。
即“ 用户=银行 ” 货币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货币的制造者。 “P币程序算法”决定货币发行量,“闲置计算资源”决定P币的开采能力。 P2P算法作为运转的核心基础,遏制通胀和虚拟币的人为增发。 这个系统采用分布式的、对等的结构,因此会更加稳定、高效。
货币的进化是一种从“实物交换”到“信息化”的过程。未来的货币会不会彻底回归到数字的模拟?都变成像计算机“010……01”的数字解码,就像中国《易经》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数字化推演一样。 我构想的“数字币”,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P2P理念的实名制货币。不同于网络游戏里购买装备的“虚拟币”或现行的“比特币”(编者注:比特币“Bitcoin”,一种开源的匿名P2P虚拟货币)。 现在普遍认知上的“数字货币”,还停留在“货币的数字化”或者叫“中央银行的网络化”,本质还是中央银行集中管控;而新兴的“比特虚拟币”,虽然理念很好,但因为用户是匿名的,无法追踪交易双方信息,会滋生各种犯罪和灰色交易。必然会被政府抵制,无法形成货币信用。
“数字金币”开采示意图
为了区分,我姑且把构想的这种“数字货币”叫做“P币”(P2P,Peer-to-Peer对等),P币存在于一个全球共享的庞大网络中,所有参与者都认可一种“P币程序算法”,这种算法严格控制数字币的新增速度。类似云计算原理,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个人电脑的资源参与数字币的制造,货币的发行和你自己电脑贡献的计算能力有关。 举例,金本位时代,黄金的价值在于它的稀缺性和金矿挖掘的开采难度(编者注:黄金的自然价值等于开采黄金的劳动和花销加上失败机会极大的产业部门的风险报酬——详见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而与此相类似:“P币”就是互联网里的金矿,每个人电脑的“闲置计算资源”是掘金机,掘金的难度和淘金出来的“P币”取决于都认可的“P币算法”。这与参与掘金的人数多少无关,更不受任何组织的政策影响。因此“P币”不会引发传统虚拟币的人为增发,进而引发的虚拟面额贬值、通胀等问题。
“P币”产生的这个原理与“比特币”Bitcoin基本相同,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我设计的这个“P币”基于实名制,每个制造货币和使用货币的人都存在“货币信用”。这样的好处很多,可以避免虚拟资产的丢失、盗窃等情况,“比特币”如果电脑丢了,钱就会损失掉,但是“P币”不会。P币具有个人属性,如果证明P币状态仍然是自己所有,盗窃者就无法使用,就可以及时找回自己丢失的钱。另一好处是能有效打击金融诈骗、投机、洗钱、热钱等犯罪活动。同时也能为及时、准确制定经济政策提供数据参考。
传统的生产方式 人是“广谱消费者”,同时也是“专业生产者”。 但是互联网的生产方式将其改变了:在互联网P2P的理念中,人可以同时是某产品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具有很强的对等性和分布式特征。换句话说,你消费的可能就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 这个生产方式,颠覆了传统的生产规则,减少了中央控制环节,变的更开放、更民主,同时能量更巨大。我早期的一些装置作品:如在利物浦展出的《华表》以及《盆景》等作品,也都是这种“开源互动”方式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