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承销商、证券媒体以及坐市商三大角色于一身,并且亲历亲为砸盘护盘的“超级庄家”,收割了谁的野心、贪欲和财富?谁又将收割他们?
一、现身 如果不是区块链和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的概念一夜之间炙手可热,“币圈”的庄家们可能还在过着闷声发大财的逍遥日子。
但现在这种平衡被打破了。最近一年,数字货币和替代性加密货币的价格暴涨,各种版本的炒币暴富神话在网络上流传。2017 年 9 月,中国的监管机构下令禁止境内的 ICO(首次代币发行,是用区块链把使用权和加密货币合二为一,来为开发、维护、交换相关产品或者服务的项目进融资的方式。来源:维基百科)交易,并陆续屏蔽境外 ICO 交易平台的域名。这非但未能消灭“圈外人”的入场热情,反而激发了公众的窥探欲,更引发了传统风险投资界的焦虑和参与。
2018 年除夕,一系列名为“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的微信群横空出世,在各种区块链微信群里呼风唤雨的,是薛蛮子、徐小平、蔡文胜和王峰这样的传统天使风险投资人。大佬们坐而论道,谈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和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号召人们关注区块链,拥抱区块链的未来。无独有偶的是,他们在微信群里的每一次“私密分享”,都会成为广为流传的微信朋友圈素材和媒体报道的来源,更是把“全民区块链”的热情推向高潮。甚至区块链之外的互联网产业都被戏称为“古典互联网”,现有的私募股权投资模式也被调侃为“古典互联网投资”。
传统互联网的苍天死了,区块链的黄天立了。有意思的是,这些突然闯入的“前古典投资大佬”表现出对区块链异乎寻常的兴趣,却绝口不谈比特币和其它加密代币,或者干脆直接与“炒币的”划清界限。但微信群里的信徒们和所有关注他们言论的看客们,几乎无一不试图从他们的言论和态度中,寻找、坐实并放大币的交易价值。
也并没有人真正清楚这些大佬们炒不炒币,持有多少币,赚了多少钱。
这些群里也有一些几乎从不发言,但闷声发财的人。这些人不求虚名,比活跃的新晋区块链意见领袖们,赚到了更多的钱。
他们是区块链加密货币交易世界的庄家。
2017 年底,一个名为 IOST(Internet of Service Token)的区块链项目正在筹划 ICO,募资数额巨大。在 ICO 之前的私募阶段,该团队宣传称其背后的投资方有真格基金、红杉中国和险峰长青等知名风投机构。阵容可谓豪华。随即有媒体发现,“IOST”项目团队与真格基金投资的“多拉打印”团队在人员上高度重合,质疑项目是”多拉打印”的融资马甲,猜测 IOST 只是一个“空气币”(即背后没有真正运营的项目支撑,单纯以发行加密货币为目的吸引人们认购)项目。
此事后来不了了之,但一个叫“杜均”的名字浮出水面——
“IOST”是由火币网旗下 Huobi Labs 孵化的项目。火币网是其主要投资方,也是联合首发的交易所,而杜均是火币网的联合创始人、独立董事和股东。
除火币网和真格基金之外,“IOST”和另一个项目“DATA”的共同投资方还有一家叫“节点资本”的机构,该机构专注区块链领域投资,杜均也是节点资本的创始合伙人。
与此同时,“IOST”在一家区块链垂直媒体——“金色财经”上,曾被积极推荐,而“金色财经”的实际控制人,又是杜均。
利益交叉复杂,线索却再清晰不过。从项目孵化开始,到登陆交易所公开流通,再到垂直媒体的配合炒作,一场 ICO 的每一个环节,杜均都深涉其中。
PingWest 品玩发现,自 2013 年与李林等人一起创办“火币网”起,杜均渐次在“币圈”里建立起了自己的产业链,时至今日,他已然坐拥私募股权投资、垂直行业媒体和数字货币交易所三大核心资源。而这三大资源平台,恰恰又是一场 ICO 最依赖的部分,也是各种内幕交易和暗箱操作的温床。
如果以股票市场作比,杜均是一个身兼承销商、证券媒体以及坐市商三大角色于一体的“超级庄家”。
数字货币和各类代币虽脱胎于“去中心化”的美好愿景,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被大量“中心化”的机构垄断资源,项目发行“空气币”涉嫌欺诈融资、私募代投和操纵币价的乱象盛行,已经发展到不能忽视的程度。
“超级庄家”杜均和他背后的产业链,可谓是展示当下整个数字货币交易市场坐庄手法的一个样本案例。
二、杜均其人
![]() 杜均,重庆开县人,1986 年出生。
媒体鲜有关于杜均的报道,零星的信息大多来自 2017 年 9 月之前他集中接受的一些媒体专访。但这些足以让我们了解到他的发迹史:
杜均有很强的赚钱意识,这源于他的成长经历。杜均父亲在其幼年做生意经常赔钱,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得“赚钱”从那时开始便成了他最重要的人生目标; |